2月28日,达摩院玄铁在北京主办了2025玄铁“开放·连接”RISC-V生态大会,宣布其基于开源RISC-V架构首款服务器级中央处理器(CPU)IP核——玄铁C930,预计将于3月开始交付。3月4日,路透社爆料,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有意首次推出“国家级”政策,全面推动全国范围使用开源RISC-V芯片,以加速减少中国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当天RISC-V芯片概念股掀起涨停潮。
芯片架构是造芯的第一步,一个完整的芯片生态不仅包括芯片本身,还包括围绕该芯片架构构建的操作系统,以及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的软件生态。PC时代,英特尔X86芯片+微软Windows组成的WINTEL联盟垄断了全球个人PC市场;智能手机时代,高通芯片、联发科芯片+安卓系统,苹果A芯片+iOS系统成为移动市场的主流搭配…..我国发展RISC-V芯片架构的背后是要整个芯片架构、操作系统、生态软件的闭环从根上实现自主可控。
RISC-V芯片架构更开源、更安全、更灵活、更便宜。RISC-V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其核心特性包括开源、模块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允许开发者自由使用、修改和扩展指令集,无需支付专利授权费用,极大地降低了芯片设计门槛。
物联网时代,RISC-V用十二年就走完了传统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在物联网时代,场景需求碎片化(成本敏感)、差异化,低成本、定制化的RISC-V架构在物联网时代优势尽显。据统计,2022年全球采用RISC-V架构的处理器出货量超过100亿颗,仅用十二年就走完了传统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
AI时代,开源已成为引领技术创新的强大动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改变了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并将重构软件生态格局,为RISC-V发展带来重大机遇,RISC-V正加速从物联市场走向高性能领域。DeepSeek打破了大模型的高算力路径依赖,降低了训练和推理要求,AI芯片的形态正从原本依赖云计算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到可以在边缘设备上独立运行的低功耗芯片,RISC-V凭借其简洁、开放、灵活、低功耗、模块化及可扩展性等特点,有望成为AI时代的原生计算架构。玄铁C930的交付正是RISC-V冲击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起点。奕斯伟计算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何宁博士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大模型将重构软件生态格局:当AI模型成为应用入口,传统软件数量有望大大减少,适配需求也随之大幅缩减。这为RISC-V新兴架构带来了重大机遇:生态建设的关键将从支持海量应用转向聚焦大模型接口,这种范式转变将显著降低RISC-V的生态门槛。”预计到2030年,全球RISC-V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预计到2027年,至少包含部分RISC-V技术的芯片数量将以每年73.6%的速度增长。
在RISC-V生态建设上,中国处于第一梯队。2018年7月,上海经信委出台了国内首个支持RISC-V的政策。同年10月,中国RISC-V产业联盟在上海成立。在企业方面,华为、中科院、阿里巴巴、奕斯伟等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RISC-V生态建设,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全球RISC-V架构芯片的出货量中,中国占有50%以上的份额。
国内RISC-V融资情况总体呈现积极态势,2025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根据近几年RISC-V芯片融资情况梳理,我国RISC-V芯片企业大部分属于专精特新企业,注册地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地,2023年为RISC-V芯片融资高峰,其中弈斯伟计算完成30亿元D轮融资,投资阵容豪华。2025年有望迎来新一轮融资热潮,1-2月已有4家企业完成融资,其中超睿科技、奕行智能完成亿元级融资。
未来,若传言不虚,RISC-V在终端应用领域得到官方政策的鼓励与支持,这将为RISC-V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助力中国实现芯片架构-操作系统-生态软件商业闭环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