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产业链,核心器部件国产化!

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北斗三号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五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8nm芯片已量产,核心本土供应商有哪些?

三年前,国际主流卫星导航芯片厂商几乎都采用40nm工艺,并向28nm乃至20nm工艺发展时,国内只有个别厂商发布了40nm工艺芯片,导致国产芯片体积、重量、功耗偏高,在性能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如今,据冉承其透露,国产28nm工艺北斗系统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

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2亿台。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宣布,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应用了北斗系统。

如今国产厂商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北斗产业链。

其中,北斗星通、海格通信、合众思壮、振芯科技、雷科防务以及中电科24所等是国内北斗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北斗星通的芯火鸟Firebird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 GNSS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多系统,实现了低功耗、高性能;定位精度2m,可做厘米级RTK解算,支持片上多传感器融合及航位推测。

航锦科技入股的武汉导航院,是中国北斗标准起草、修订和完善单位之一,该院自主研发的北斗3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已经完成实验室设计并达到预期效果,即将进入流片供货阶段。

高精度板卡和天线的技术也有所突破。例如,上海司南导航突破了高精度北斗/GNSS模块核心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市场应用,打破了一直以来Trimble、NovAtel和Javad等外国公司对中国高精度OEM板卡的技术垄断,其研制的AT200拥有覆盖北斗B1、B2、B3以及GPSL1L2定位卫星系统信号接收能力,并内置了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适合各类北斗接收机使用。

板卡领域的主流供应商中还包括合众思壮、北斗星通、中海达、华测导航等上市公司。其中,华测导航生产的高精度板块已接近国外主流水平。

上市公司中,进入北斗军用终端市场的有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国卫星、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合众思壮等。

如合众思壮,公司一直在持续拓展测绘、位移监测、农业机械等高精度终端应用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合众思壮以北斗高精度业务起家,已完成上游芯片、板卡、算法和天线布局。2019年,公司发布了针对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天琴二代”高精度星基增强基带芯片、Phantom和Vega全新系列高精度板卡。“天琴二代”是全球首款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的基带芯片,通过软件配置“天琴二代”实现了卫星信号解调的升级,能够支持现有及未来计划发布的所有导航信号频率。

再如中海达,公司全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接收机(RTK)持续多年保持同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公司发布国内首款投入实际应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高精度导航芯片“恒星一号”,成功打破国外在该领域垄断,该芯片适用于GPS、北斗、GALILEO、GLONASS 4个卫星系统所有频点,可实现对全球所有卫星导航星座的全频带兼容。公司“全球精度”星基增强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基于北斗的实时广域精密定位服务系统,让用户在无需架设基站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任意地点可获得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

北斗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18日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预计2020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根据《白皮书》,2019年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同比增长9.1%,在产业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3.8%。

北斗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击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灾中发挥积极作用,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北斗已是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合作持续深化。相继进入民航、海事、搜救卫星、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多个支持北斗系统的国际标准已发布。

继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北斗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后,突尼斯也建成首个海外北斗中心,阿尔及利亚地基增强网项目也采用北斗,并且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商定继续推进深度合作。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最后,冉承其透露,下一代北斗建设已经开启。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2035年前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持续推进系统升级换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责编:Luffy Liu)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本文综合自观察者网、中新经纬、上海证券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快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