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公司、无证开工、总包贷款... 武汉12寸晶圆厂怎么了?

本文作者: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立银


近一年来,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环宇)与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4被告已经4次对簿公堂,但仍有约3400万的工程款未能追回。武汉环宇股东身背巨债,公司也奄奄一息。

事实上,武汉环宇并非个例,弘芯项目的总包商和几乎所有的分包商都有着与之类似的遭遇。号称1280亿元打造的武汉弘芯究竟为何连前期工程款都难以付清呢?其控股股东——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光量),一无技术、二无团队、三无商业背景,却能够让如此庞大的一个半导体项目落地武汉,实在令人困惑。

神秘的项目,轰轰烈烈的开始,匪夷所思的操作,诡谲的资金往来,弘芯背后疑云重重……

 

疑点一:为何设立空壳公司?


2017年11月2日,李雪艳、曹山发起设立北京光量,注册资本为18亿,李雪艳认缴9.8亿元,曹山认缴8.2亿元,租赁北京朝阳区博大路商住两用房作为登记注册地址,共计50多平方米。据调查,此处从未有人办公,工商部门也多次无法联系该登记住所,之后地址变更到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西里五巷7号南侧平房3幢103号。

北京光量是武汉弘芯半导体(下称弘芯)持股90%的大股东,认缴18亿元,实缴资本为0。按照北京光量的公司章程,北京光量的发起人2045年12月31日之前都不用出资。而根据工商信息,北京光量自主披露的2019年企业年报列示的实缴资本为18亿元。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企业自主披露的年报内容,工商部门并不会对其审查,故不能据此判断北京光量实缴资本已经到位。相关背景信息提示,北京光量股东至今很可能仍未出资。

弘芯项目的总包商高层透露,弘芯股东的原话是:“因为不太方便,所以设立了光量这个空壳公司,来撬动弘芯项目。”

曾入选过湖北省省级重点项目的弘芯,其投资方究竟有何不便,需要启用一家空壳公司呢?

疑点二:无证开工?神奇解封?

 

2017年12月初,弘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工仪式,但此时的弘芯竟连土地都还没有拿到。公开资料显示,弘芯在2018年12月下旬才拿到土地使用权,而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至今仍未拿到。

1280亿元的重大项目,或是违法的三无项目?

另外,弘芯土地被封案中,也存在重大疑点。2019年时,由于被武汉环宇起诉拖欠工程款,弘芯价值7530万元的二期土地使用权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随后,弘芯在一则公开声明中表示一直严格履行发包人合同义务,按期足额支付总承包商工程款,无拖期支付工程进度款行为。

弘芯指出,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事件非常重视,已要求我司提供“未欠付工程款”的证明材料,并将根据所提供举证材料,依法启动解封土地程序。

然而,弘芯提供反担保申请解封的保证人是武汉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8年以来,后者曾被9次宣布为失信人。资信状况如此不堪的情况下,武汉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何还能成为弘芯的担保人?

值得注意的是,弘芯被查封的土地虽然已经解封,但该土地还是处于抵押状态。

 

疑点三:大股东一毛不拔,总包商提供贷款服务?


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弘芯的注册资本为20亿元,北京光量的实际出资为0元,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临空投公司)则兑现了2亿元的投资承诺。

弘芯的2018年企业年报显示,北京光量曾在2017年12月出资过100万元,但在2019年的年报中这一数字又变成了0元。

临空投公司的2亿元远远无法支撑弘芯完成前期厂房建设,但弘芯项目却在2017年12月初就盛大开工,武汉火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工程总承包商。

显然,弘芯需要一边施工一边筹钱,由于工程款是按进度支付,倘若资金后续能逐步到位倒也无可厚非。然而,据火炬高层表示,弘芯在2018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资金问题。大股东一毛不拔的情况下,竟然通过总包商贷款。

2018年9月,火炬通过弘芯的工程项目向武汉市农商行贷款2亿元,随后将2亿元贷款打入弘芯账户,用于解决后者的资金问题。据火炬高层透露,这笔贷款每个月的利息为110万元,但弘芯一直未曾支付,火炬为弘芯垫付了1100万元利息。起初,弘芯并不愿意承担这1100万元利息,火炬的财务人员在弘芯讨要多次后才拿回这笔垫付款。

在武汉环宇诉火炬、弘芯、北京光量等被告的庭审中,弘芯提交了一张2018年12月21日约5500万元的银行转账单据,收款人是火炬。该单据载明“工程进度款扣抵贷款资金,剩余本期支付”,这证明了弘芯与火炬确有借贷关系。

2019年9月,火炬替弘芯所贷的2亿元到期,由于害怕银行起诉,弘芯偿还了这笔贷款,资金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弘芯找总包商贷款并非仅此一次,在庭审中,弘芯还提交了一张2019年5月29日的5亿元银行转账单据,收款人仍然是火炬。而就在火炬收到5亿元的第二天,又有一笔4.35亿元的转账,由火炬转回给弘芯。

要知道,弘芯项目的工程款是按进度支付,不可能存在一次性支付5亿元巨资的情况。所以,这两笔资金往来极有可能涉及到火炬帮弘芯进行的另一笔贷款,金额应该为5亿元左右。

火炬的高管汪维民(也是项目的指挥长)曾经在法院非正式程序中证实,2019年5月29日5亿元的发生额就是一笔贷款,不是工程款。


疑点四:负债累累,项目如何继续?


弘芯与火炬订立的总包合同总价为17亿元,火炬总包目前完成的进度约为80%,即进度款应为12亿元左右。然而,据武汉环宇诉弘芯、火炬庭审情况看,即使按照弘芯的主张,也只已支付了约7.63亿元的进度款,武汉环宇则认为只有5亿元左右属于进度款支付(其他为归还贷款)。

弘芯与亚翔集成的洁净室专业发包工程、一般机电系统工程2个合同的金额共计6.88亿元,工期215天。亚翔集成2019年财报显示,2个专业包分别完成了33.81%、49.71%,已确认收入约2.5亿元。问题是,弘芯实际支付了多少进度款?

除了欠付高额的工程进度款之外,弘芯仅有的资产也已经被抵押。2019年12月,弘芯购买的ASML光刻机举行了进厂仪式,但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后,这台价值58180.86万元的设备就被抵押了出去。另外,弘芯的土地也是刚办好证就被用于抵押贷款。

半导体制造厂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弘芯前期规划和建设已经背负高额债务,已停工大半年,在这种情况下,弘芯今后如何才能走上正轨呢?


疑点五:人才何在?


弘芯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汇聚了来自全球半导体晶圆研发与制造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拥有丰富的14纳米及7纳米以下节点FinFET先进逻辑工艺与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经验。 

在弘芯2019年年报中显示,参保员工仅为203名。而根据笔者从多方了解的情况来看,弘芯绝大多数员工都来自大陆本土晶圆厂,例如武汉新芯、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另外还有一部分为应届毕业生。这些员工中,有一部分已经入职,而未入职的员工今年则遭到了推迟入职,弘芯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受到疫情影响。

203名员工中,如果除去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和厂务,还能剩下多少研发人才呢?况且对于一家新建半导体厂而言,14nm的起点未免太高。要知道,国内龙头厂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花费了多年心血,引入梁孟松这员大将后才终于有了突破。

众所周知,攻克全新的半导体制程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中芯国际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研发团队为2530人,14nm团队为100人。而对于更为庞大的台积电而言,其研发人员高达5000~6000人,仅攻克一个新制程的团队就可能高于1000人。对于刚起步就定位14nm以下节点的弘芯而言,现有团队必定难以支撑研发工作。

或许时间能够解答以上五点疑问,但承包商、贷款行、员工所承担的风险和损失,又由谁来弥补呢?更重要的是,弘芯背后的疑云远不止于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协会立场观点,文中陈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来源:集微网